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党务校务公开> 文件通知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作者:     审核人:占少志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8日      点击数: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2019-2020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启动“领航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坚持质量至上,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坚持服务宗旨,更加注重区域贡献和群众满意;坚持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模式探索和制度创新;坚持示范引领,更加注重辐射推广和整体提升,践行“快乐人生、幸福起航”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培养堪当大任的卓越工匠奠基。

二、主要目标

1.积极创建领航学校。

2.申报创建省现代化专业群或实训基地1个,推进1+X证书落地;

3.申报五年制高职专业1-2个;

4.确保省技能大赛金牌4枚;

5.省教学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力争有一等奖;

6.积极稳妥推进“县管校聘”前期工作。

7.扎实推进省、市级现代学徒制专业工作的开展,深化“三教”改革。

8.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校本研训。

三、主要工作

(一)精准定位一个目标,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1.要有更高站位,实施“领航计划”

根据苏教职﹝2019﹞3号文件精神,“领航学校”共七个方面21个目标,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标杆。学校高度重视 “领航计划”的启动实施,一是全体教职工要深刻学习《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二要学校制定实施方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色,全面创建。三是在基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又要高于三年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炼实现完成领航计划的关键问题,分年度制定举措,奋力推进,达成目标。

2.要有更高目标,创建“领航学校”。举办领航学校,是学校基于传承办学的新追求,是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新目标。必须坚定发展目标,扎根江苏、融通中外,凝心聚力,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助力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要更高水平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牢固树立“三服务”的办学宗旨,践行“快乐人生、幸福起航”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治校方略和“乐道、乐业、乐为”的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不断改进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抓实四个支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抓实思想政治引领

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两学一做”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用好 “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激励先进,树立榜样。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加强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严格自律。坚持党务校务公开,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做好教代会换届工作。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离退休教师工作。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指导和支持学校各民主党派开展活动。

2.抓实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1)加强学生常规管理教育。学工处要以日常行为习惯为重点,以文明礼仪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企业“7S”管理要求落实管理常规,促进各项常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促进各项常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加强安全及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引导学生自媒体时代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巩固军训成果,加强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十佳学生”评选活动,传递校园正能量。

(2)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工处、培训处会同各专业部,以育人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加强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丰富“创客中心”基地,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开展五年制大学生创业培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做好2020年创新创业大赛动员及项目遴选工作。

(3)深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注重针对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学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依托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挖掘生活素材,进行心理剧创作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走进学生生活、触碰学生心灵;以培育学生自信乐观、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目标,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巩固并扩大镇江市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的建设工作,力求建出成果,达到提升师资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规划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以“德育主题月教育”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深入开展。积极实施家校合作育人,使合作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3.抓实课堂教学质量

(1)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会同各专业部,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意识,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优选教学方法,引导教师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制度,坚持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制度,严格落实拔尖人才公开课制度、每周教研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教研活动的管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开展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培养陪伴、受益终身的运动能力和习惯。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常规督导评估工作。

(2)高度重视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工作。培训处会同各专业部做好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作,提升服务和训练质量,确保4枚金牌。完善学生技能选手梯队的科学选拔机制,及早谋谋划新一轮市赛、省赛的组队、训练、备赛工作。教务处做好省教学大赛的团队组建、指导模拟、现场参赛等工作,争取有团队入围省一等奖。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第三方教学评价机制。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展示教学改革成果,邀请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家长代表进校听课、评课,不断探索行业、企业、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教务处要会同各专业部,研制学分制实施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省学业测试考纲、题库,尝试建设学测课程移动学习课堂,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做好对口单招、3+4 转段升学和“专转本”“专接本”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升学率。

(4)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诊改工作。督导处会同各部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数据分析,针对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践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认真查找不足,着力改进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保证为核心,与常规督导结合,认真查摆问题,按计划实施诊改工作,初步构建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程监控、自主诊改的运行机制。

4.抓实安全稳定工作

学工处会同各专业部将校园治安管理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作用,做好各类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以保证校园治安秩序良好,保护学校及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保证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突出五个重点,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1.加强专业建设

(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务处会同各专业部,加强市场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行企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咨询和新一轮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工作,制定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审批备案后在学校网站主动公开并严格执行,接受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监督。对接新兴产业及市场需求,积极建设新专业,争取新增1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调整1—2 个专业方向。

(2)推进现代化专业群和实训基地建设。培训处会同各专业部,理清专业发展思路,重视专业内涵发展,把握专业内在联系,合理组建专业群,利用专业优势互补集群发展。做好实训基地、技能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创新实训基地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服务专业群建设,服务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专业群建设,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完善好初中生到校职业体验,同时申报新一轮省现代化专业群和实训基地。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务处会同专业部,加强市场调研,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融入创新意识,完成专业课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计划,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继续与超星公司合作,启动新一轮泛雅平台课程建设,每一个教学团队申报建设一门网络课程,并加强应用。

(4)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部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继续推进“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各类资源更多地向职业教育汇聚,商贸部、信息部要按照既定目标和进度安排,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宣传,进一步明确创业基地任务要求,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今年创业基地要出质量,出成果,出效益。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将以师德为先,逐步落实县管校聘的精神,加强校本研训。建设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着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学习和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知准则、守底线,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倡导教师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做好教师节表彰活动,做好2019 年“校园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宣传优秀教师,弘扬正能量。

(2)推进教师培养“四大工程”。教务处会同信息中心,建立全校教师电子档案,形成“入门有人带、成长有人推、提升有人引、发展有人追”的教师阶梯成长生态链。继续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做好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的组织推荐和网络申报以及“135”工程教师考核工作。推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发挥已有拔尖人才的作用。推进名师培养工程,遴选符合条件的成为特级、领军人才、333人才、名师工作室后备人选。推进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硕士学位,提升学历学位层次。考核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工处优化班主任的培养培训、选拔任用机制,严格将班主任的任职年限与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挂钩,表彰奖励优秀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训,提升班主任队伍综合素养。提高班主任班集体建设能力,加强家校合作,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有效巩固生源。

(5)认真开展教科研工作。教务处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有关课题,做好课题评审结题工作,规范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重点支持与行业、企业联合申报的应用型项目的研发,力争横向项目立项上有突破。鼓励教师撰写专业学术研究、课改经验,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案例等论文。做好教师的技术研发以及专利申请的相关服务工作。开展教师优秀教育随笔评比活动,完成2019年度优秀教学随笔汇编成册。

3.做好入学与就业工作。

(1)招就体艺处、教务处认真做好各年级学生入学工作,科学编制班级,优化教师配备。招就体艺处认真组织下半年各项体育赛事活动,拿奖杯,出成绩。学生各项体育抽测成绩要稳步提升。

(2)做好实习与就业指导工作。招就体艺处会同各专业部规范实习管理工作,组织各系部有关人员加强实习生管理制度学习,规范实习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与调查,及时宣传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筹划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机制。

4.加强校园建设。

(1)完成校史馆建设。校史馆是学校的文化名片,是学校办学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神的永恒依托,也是学校薪火传承、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学校建校以来的岁月征程,凝练办学经验,彰显办学成果,激发广大师生知校、爱校的情怀和荣校、兴校的理想,年底前完成校史馆工作,并对师生开放。

(2)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信息中心启动并实施管理信息化提升、教育大数据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优化、数字教育资源拓展、基础环境与网络安全提升、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等行动,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和应用。强化应用服务融合,建设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

(3)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信息中心、教务处会同各专业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价考核内容,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各专业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5.规范学校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增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管理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理念,不断创新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流程,迭代制度系统。深化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创新,调动系部自主管理积极性。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精心拟制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推动团队建设水平提升。积极应对“县管校聘”,修改完善奖金津贴分配方案,制定改革发展奖考核发放办法,引导广大教职工勇挑重担、岗位争先。

(2)加强后勤和社会服务工作。总务处以主动、热情、优质服务为追求,做好教育教学的各项保障工作。加强校产管理,做好报废资产处置工作。完善物品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做好财务与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法规,科学安排资金使用。规范做好各项收费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工作,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管理好项目资金,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保障膳食安全可口,创新教师就餐形式。发挥学校师资、实训基地等优势,认真做好面向企业、社会的培训服务,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

(三)紧扣三个难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1.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据专业特点,各专业部要主动作为,广寻合作伙伴,优选典型规模企业5—8 个,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深度融合型校企合作关系。

2.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培训处会同各专业部,完善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共同确定各专业需开发的重点核心课程,全面指导开发工作,着力完善“三引”(行业引领、专家引领、课题引领)、“三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新)的校本课程建设机制。借鉴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经验,服务岗位和学生发展需求,自主开发覆盖岗位全流程、综合各科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实训课程。

3.积极构建“双合作育人”机制。

(1)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工作。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要迎难而上。通过与境外院校建立友好学校、达成合作,通过师生互派,课程匹配,实现学历分段培养的目的。

(2)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强东西部职教协作和扶贫工作,全力支持做好云南普洱班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做好陕西渭南对口职业学校支援工作。

(四)打造两个亮点,注重学校特色发展

1.持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做好“乐”文化建设。学工处会同各专业部,以“乐道乐业乐为”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通过集体晨读、主题活动、课堂教学等方式组织学习,通过月考、期中考试、大赛等形式有效检测,为学生可持续的个性化发展打下较深厚的文化基础。举办校园朗诵节活动,大力营造读名著、诵名篇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精心组织好 “五好小公民”等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开展校、部两级“讲坛”活动,努力营造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文氛围。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根据学生的体艺特长和爱好,以高水平社团建设为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竞赛竞技、参与一项志愿服务、展示一项才艺特长。结合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适当邀请校外专家指导,着力打造7-8个校级精品社团,为每年度文艺汇演尽早谋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创建成镇江市中小学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2.精心建设智慧校园

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平台建设,构建教学、教师、学生三大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管理,学校管理数据对接融合,提高教学管理效能以及管理的科学性。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达到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实现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